多元融合展现花釉魅力,首都北疆共谱陶瓷艺术新章
2025年7月15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北京城市学院主办的“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呼和浩特站)在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与北京陶瓷艺术馆联合承办,呼和浩特市美术馆协办,是全国巡展的第五站,标志着这一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与公众传播力的艺术项目进入华北草原文化腹地。
本次开幕式由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馆长左大宁主持,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曾玉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主任陈秋荣;“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学会”会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珐琅工艺”传承人布日古德;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陈美霞;北京海淀区美术馆馆长张庄;展览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苏州无际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林军;张家口市美术馆书记馆长崔宇;内蒙古陶瓷艺术学会书记、副会长张志龙;内蒙古陶瓷艺术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艺术民间收藏委员会主任杜军;内蒙古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雕塑学会会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曲建以及来自教育、科研、美术、陶艺、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并参加观展活动。
开幕式由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馆长左大宁主持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介绍展览整体情况
开幕式伊始,展览负责人李冰教授首先介绍了巡展项目的整体情况。据悉,“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是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旨在通过展览、研究与交流的多维融合,全面呈现中国花釉陶瓷艺术的历史传承、当代表达与跨界创新。本次巡展设六大展站,先后落地桂林、景德镇、福州、禹州、呼和浩特,最终将在北京收官,构建起一条跨越南北、连通传统与现代的陶瓷文化传播路径。
展览汇聚全国64位陶瓷艺术家,共展出84件(组)具有代表性的花釉陶瓷作品。参展人员涵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专业创作者,同时吸纳了来自景德镇、钧州等陶瓷重镇的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知名陶艺工作室代表,充分展现花釉艺术在艺术性、工艺性与学术性上的多维融合。展览内容依托三大板块结构展开:“传承经典·花釉艺术生活美学”聚焦花釉陶瓷传统样式在当代语境中的转化;“匠心妙想·花釉艺术创意呈现”展现艺术家在材料、技法与形态上的自由探索;“边界融合·花釉艺术前沿表达”则尝试突破陶瓷艺术的媒介限制,呈现与金属、玻璃等材料的跨界交融。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曾玉红致辞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曾玉红在致辞中表示,花釉陶瓷不仅是中华陶瓷技艺的代表性成果,更是艺术教育、非遗传承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此次巡展是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多年来教学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她强调,未来北京城市学院将持续拓展花釉陶瓷艺术在青年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传播路径,深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则从更宏观的层面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其在致辞中表示,尽管未能亲见北疆辽阔草原,但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依然深切感受到自然与艺术交融的气息,这与花釉陶瓷所传达的审美精神高度契合。他代表学会对展览落地呼和浩特表示敬意,并向支持单位与参与团队表达感谢。
才大颖指出,花釉陶瓷虽属陶瓷艺术中的小众门类,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与产业潜力。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该领域正在焕发新生,连接着传统技艺与未来文化创意。他强调,花釉艺术融合地域文化、当代设计与科技媒介,不仅展现出视觉美感,更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活之美的共鸣,是中国工艺精神的鲜活体现。此次巡展以“从传承创新走向创新传承”为理念,系统展示了花釉陶瓷从传统到当代、从工艺到生活的延展路径,不仅推动艺术创新,也回应了时代需求。未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将持续关注其在教育推广、文化传播与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助力花釉陶瓷走向更广阔的艺术舞台与生活场景。才大颖同时宣布本次展览正式开幕。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开幕仪式后,与会嘉宾共同移步展厅参观展览。在典雅精致的布展环境中,一件件作品在灯光下流光溢彩,或绚烂瑰丽、或典雅温润,或融入雕塑与装置语言,或体现对地域文化的诗意回应,充分展示了花釉陶瓷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巡展呼和浩特站的举办,既是对中华陶瓷艺术深厚传统的礼赞,也是一场融合北疆文化与陶瓷文明的美学对话。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7日,期间将举办导览讲解等文化推广活动。展览结束后,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还将前往首都北京继续巡展,深入推动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普及。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10倍的公司-在线股票配资分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